城中村改造是郑州市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依托,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全新期待的实践路径,既事关民生保障,又攸关经济发展。
11月8日上午,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按下“加速键”。
此次集中开工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主要是前期已经拆迁,正在实施的拆除新建类项目,涉及航空港区滨河新居、高新区赵村、中原区赵坡、金水区陈砦、二七区荆寨红花寺、管城区姚庄郎庄、惠济区古荥等7个城中村,共建设安置用房约163.8万平方米,总投资127.12亿元,2026年底完成建设。
首批城中村安置房建设换挡提速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郑州被列入35个国家政策支持的试点城市之一。
我市认真领会国家有关政策精神,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并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设立了综合协调推进、征收安置、规划土地、资金保障、产业发展等5个工作组,统筹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抓手、聚合力、高效率。
根据国家出台的指导意见,结合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及我市实际,第一时间着手制定了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以及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方案、优化提升规划设计政策措施等,市委、市政府已多次专题研究,并向省委、省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
具体举措上,将城中村改造与房地产市场调控、保交楼、征收安置问题整改等有机结合、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实现保民生、稳投资、促增长的综合成效。
“消化存量控制增量”
坚持“非必要不拆迁”
据介绍,我市此次城中村改造的重点是“消化存量、控制增量”。对于已拆迁项目,在加快建设改造进度的同时,积极采取“建设+租赁+购买”及货币化组合安置方式,确保尽快实现首套房未回迁群众户均1套安置住房;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内尚未改造的城中村,严格落实国家提出的“先谋后动、动则必快、动则必成”要求,按照“非必要不拆迁”原则,建立项目准入和审核机制,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对经过论证确需拆除新建的,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明确资金平衡方案后,做好新增拆除新建类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并积极创新改造模式,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
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资金从哪儿来?
据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多渠道融资模式,积极抢抓国家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支持政策,用好中央补助、政府专项债券、专项借款、银行贷款“四种模式”,主动与国开行、农发行及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密切对接,加快推进资金落地,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接下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分兵把口,全面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汇报,多方争取政策支持。
创新改造方式 提升市民幸福感
坚持以提升市民幸福感为切入点,将城中村改造与城市更新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着力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历史文化保护,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郑州建设成为宜居、韧性、智慧现代化城市。
记者 李爱琴
编辑 雒婵 崔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