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火热的背后,前一段时间,上海的离婚登记处出现了排队的人群,“假离婚”买房成了不少夫妻的选择。假结婚、假离婚买房,也不是上海的专利,在北京、深圳等房价飞涨而且限购、限贷严格的一线城市,通过虚假结婚离婚的手段获得购房资格,是当前能够钻的政策“空子”之一,因此在这些城市,假结婚、假离婚一直是一些房地产中介和购房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前一段时间,上海“离婚潮”,是因有市场传言称,上海将出台更严厉的调控政策,离婚不足一年的购房者,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的家庭情况处理。到现在,造谣者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不得不说,这种谣言能够有市场,也是有其客观的原因的。因为,今年3月上海出台的调控政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3·25新政”出台前已经有各种传闻,但不少人不相信,最后突然失去了购房资格,经历了这一次的“惨痛教训”,大家便都宁可信其有了。因此,随着各种调控谣言的传播和不断被放大,上海离婚买房也进入了白热化的放量冲刺阶段。
从购房者的心理来看,比较房价上涨和房贷收紧两个方面,房贷收紧带来的“杀伤力”更大。因为传言要出台政策,所以这个时候确实会出现宁可信其有的民众恐慌性购房。因为,信贷依然是房地产调控唯一有力的政策。
现在看,这一轮楼市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加杠杆,而谣言正是涉及信贷杠杆的收紧。
另外,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刚需已经不成为购房的主力,不论是北京还是上海,300万元以下的总价刚需盘、刚需二手房已很少见,市场的需求基本都是改善型需求,改善型需求又恰恰是最容易出现恐慌的购房人群。
近期“高价地”的频繁出现也是出现恐慌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传言发酵多天之后,虽然上海官方对此进行了紧急辟谣,但此后上海房屋成交量仍然继续走高。
其实,此次“离婚潮”由楼市调控传言引发,而婚姻因楼市而变,在上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初,国务院出台“国五条”抑制投机投资购房,当时就出现过排队离婚的景象。上海一家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门口甚至特意挂出警示牌,提醒“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一时引来各地媒体围观。在一些楼市热点城市,“假离婚”与楼市的相关性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2010年出台“史上最严房产调控”,将家庭第二套住房与贷款首付款比例挂钩后,一些地方的婚姻登记处就成了反映楼市冷暖的“晴雨表”。
透过离婚购房现象,可以窥知目前“全民炒房”的热络程度。宽松的房贷、税收政策以及较低的利率水平,在这些因素刺激下,楼市热点城市的房价水涨船高。没有人知道调控政策何时趋紧,房价何时下行,然而,带有较高信贷杠杆的“全民炒房”存在巨大的风险,这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
不久前杠杆上的股市造成的惨痛伤害殷鉴不远,购房者应以此为戒,切不可以身家赌楼市。而对于种种隐患,有关部门也不可不察,应该及时出台政策防范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切莫让楼市成为另一个股市。
毫无疑问,楼市这潭水本来就比较浑浊,很容易滋生谣言,而谣言四起之后,则让这水更加浑浊。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仅需要追查造谣者责任,提高辟谣效率,更需要改变楼市土壤,比如说,让政策明朗化,让供求平衡化,让市场规范化。
除此之外,要想给楼市“强身健体”,不轻易被谣言击中,首先是尽快出台长效制度,如房地产税法,而且要强调或承诺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其次是加快健全市场,减少行政干预。因为很多谣言都涉及政策,恰恰说明楼市仍是“政策市”。再者,供给侧与需求侧需要同时改革,并拓宽居民投资渠道,这样才能切实化解购房者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