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中国房地产市场“四小金刚”或者“四小龙”的南京、苏州、合肥、厦门,终于在重重压力之下出台了调控政策。
从南京、苏州、合肥、厦门的调控新政来看,基本上以限贷为主,对二套房的贷款额度和利率进行限制,苏州还恢复了限购,对非本市户籍人士购买二套房进行了限制。此外,就是加大土地供应、调整公开出让的竞价方式,实行网上交易等。
这些政策,从力度上来看,并不算严厉。以苏州对外地人的“限购”来看,也只是针对第二套房的,第一套房并不限购,而且第二套房也只需一年社保的门槛,相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可谓温柔。
温柔的政策在操作层面上对抑制房产需求应该不会产生本质性的影响,因为毕竟国内的购房者早就久经战阵,对“限购”“限贷”这种调控手段,早就演化出无数的应对招数,即便是限购限贷严厉如北京、上海,“假结婚”“假离婚”“社保挂靠”“公司名义买房”这些化解调控的手段早就用得炉火纯青,因此,市场对“四小龙”的远低于一线城市强度的限购限贷政策本身能起多大直接作用,也不必报太大希望。即便接下来出现成交量和房价的调整,也应该主要归功于市场本身,而不应归功于政策的作用。
这些调控新政对市场的实际作用,其实就是给市场一个信号,告诉大家政府不会坐视楼市泡沫吹大,现在亮个黄灯,如果市场还不听话的话,就是红灯伺候了。
那么,在调控政策之下,今年下半年的市场会不会出现拐点甚至逆转呢?
我们可以从市场层面来分析。合肥、南京、苏州、厦门这些热点二线城市,今年上半年楼市一路奔跑,房价涨幅远超一线城市。与此同时,曾经火爆异常的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在这一段时间却相对“沉默”了,深圳甚至还被媒体报道7月份“出现2003年以来最大的房价下跌”,虽然深圳的“暴跌”被证明是一场误会,但深圳房价暴涨的趋势不再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说明什么?这其实说明,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还是市场层面的因素。深圳、上海本身并没有出台很严厉的政策,今年的走势趋缓只不过是因为去年涨得过猛,需求透支,今年喘口气而已。而北京市场在2015年到今年的相对“沉稳”,也是因为2013年那一轮涨得太猛,透支了。就像捞鱼一样,一阵猛捞之后,鱼塘总得休养生息一阵,才能再蓄积出新的大鱼群出来。
“四小龙”在2016年的这一轮行情,也是因为需求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市场爆发。而到目前,“四小龙”在这一轮成交高峰之后,鱼塘里的鱼也在减少,需求透支之后,也会像深圳、上海一样,进入一个“L”形的休养生息期。从市场层面来看,这个休养生息期可能会从今年下半年晚些时候开始。这个时候,其实这些地方已经开始出现市场涨势趋缓的形势,这些地方政府出台调控新政,只不过是在这个趋势之外轻轻推了一把。
下一步,市场会向何处去?从市场走势来看,这两年明显呈区域城市市场交替上升的趋势,到今年下半年晚些时候,“四小龙”或会渐渐失去光芒,而杭州、武汉、成都、重庆、郑州等热点城市都可能接过“四小龙”的棒,成为下一轮的市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