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 [会员登陆] [在线注册]
新版网站 旧版网站
土地财政大审计倒逼地方政府“去土地财政化”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14/8/22 发布时间:14:49:33 浏览次数:1247次

土地财政,既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最为敏感、最为复杂的地方,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掣肘所在。这些年来,各方一直呼吁地方政府要“去土地财政化”,改变对土地的过度依赖,消除地方政府通过廉价剥夺农民土地、高价进入土地市场的操作空间。但客观看,由于干部考核机制、土地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格局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土地财政仍根深蒂固。


在这个背景下,决策层决定对全国土地财政的家底进行大审计,就具有独特的意义。至少从现实情况看,将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实质性影响:


有助于摸清土地财政的全貌。这次土地专项审计由国务院牵头,审计范围一直下到县级,主要针对2008年至2013年五年内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情况进行审计,所涉机关包括财政、国土资源、住建、林业、农业等在内的多个系统。应当说,有助于全面摸清土地财政的全貌。这次大审计,将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暴露经济生活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


有助于客观判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从而准确判断转型掣肘力度。近几年,地方土地财政收入不断攀升,到2013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决算数为39073亿元,是预算数的152.6%。2014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已达21129亿元,同比增长26.3%,而土地出让金收入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的比例,一般能达到九成以上。要在目前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下尽快去土地财政化,就需要对转型难度有充分认识,既防止地方政府继续依赖土地生财,也要防止过快转型带来地方治理的危机。


有助于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土地财政大审计,客观地说,将实质性地改变干部考核机制,使在土地上做文章、动手脚的行为得到制度性约束,由此也会改变地方政府主导项目、主导土地的做法,从而使经济发展方式得到实质性转变。应当说,在转型关键时期,土地财政大审计先行一步的做法,抓住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问题。


大审计拓展了去土地财政化的空间,但也要清楚地看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要彻底切断土地财政的根子。比如,加快地方政府向公共服务主体的回归,弱化甚至取消对基层政府经济增长的指标考核;同时,尽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构建地方主体税种,使各级政府的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在大审计的同时加快推进这些改革,“去土地财政化”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完全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商会活动

地产资讯

策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