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信息显示,深圳或将重点治理“超容超高商办过剩”,目前已着手前期专项研究工作。
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最新信息显示,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近日以107.7万元预算,委托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开展"深圳市'超容、超高、商办占比过大'城市更新评估检讨与规划政策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此项研究聚焦深圳城市更新中的三大核心问题:部分项目为追求开发效益,存在容积率超标(超容)、建筑高度突破规划限制(超高),以及商业办公空间供给过剩等现象。
根据项目招标文件要求,研究团队需要在短短3个月内完成七大核心任务:
首先,要结合全市商办类、居住类用地用房的供应潜力和需求情况数据,从供应规模、空间分布、功能结构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当前供需平衡状况。这意味着研究人员需要梳理海量数据,找出商办和居住空间配置的结构性矛盾。
其次,要基于深圳城市更新实践经验,通过“城、人、房、地、钱”五维联动分析,对全市商业办公用地布局进行系统性评估。这一环节将重点考察城市功能、人口结构、住房供给、土地用途和资金平衡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三,研究团队需要系统梳理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具体包括这些城市在商办空间配置、存量资源盘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实践做法,并结合深圳实际情况,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四,要对全市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特别是针对超容、超高、商业办公占比过大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第五,研究将针对不同阶段的更新项目提出分类处置建议。具体包括已列计划未批规划、已规划未出让、已出让未开工、已开工未竣工及已竣工等各个阶段的项目,特别是要对已列入计划的数百个项目,按照全链条、分阶段、分类型的原则,逐个梳理分析处置路径。
第六,要在全面认识城市更新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对现有规划政策体系进行系统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优化建议。这将为后续政策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最后,研究还将选取全市若干典型项目和存在拖欠过渡费的重点项目,深入分析其规划情况和实施进展。特别是要针对重点项目,按照“一项目一策”的研究深度,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议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研究将覆盖城市更新的全生命周期——从项目计划立项到最终竣工运营,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差异化解决方案。例如,对于商办空间过剩的区域,可能会探索“商改租”“商改产”等功能转换路径;而对于超高超容项目,则需要重新评估其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