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 [会员登陆] [在线注册]
新版网站 旧版网站
媒体:保障房同样打造“好房子”,智能家居怎样影响房价?
来源:房天下 发布日期:2025/3/31 发布时间:9:18:22 浏览次数:44次

在国家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背景下,住建部2025年"好房子"战略的三大举措——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正在重新定义中国住宅的品质标杆。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居住升级并非商品房专属,而是全面覆盖保障房体系,其中智能家居技术的深度应用正成为影响房价体系的新变量。

传统观念中,保障房往往被视为"低配版"住宅,但这一认知正在被颠覆。以公元股份为代表的建材企业,通过1.2亿研发资金投入推出的舒芯抗菌管道系统,将隐蔽工程的健康标准提升至99.99%抗菌率,这种曾经高端商品房才有的配置,如今已规模化应用于上海百余旧改小区。这种"看不见的品质升级"恰恰印证了新时代保障房的建设逻辑——从满足基本居住转向创造价值居住。

智能家居的普及正在重构房产价值评估体系。过去房价主要依赖地段、面积等硬指标,而今智能系统的渗透率正成为新的溢价要素。住建部"好房子"标准中明确的智慧居住要求,使得具备全屋智能控制、环境监测、能源管理等系统的住宅,即便在保障房领域也能产生5-8%的价值增益。这种增值不仅体现在交易层面,更反映在长期使用效能上——智能温控系统每年可为住户节省15-20%的能源支出。

从产业链角度看,公元股份布局的十大智能制造基地具有示范意义。其钢带增强波纹管等市政产品与舒芯家装管材形成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实现了从社区管网到室内管道的全程品质管控。这种"大市政+微家装"的模式,既保障了基础设施工艺精度,又为后续智能家居系统的拓展预留了物理接口,使保障房同样具备科技迭代能力。

智能家居对房价的影响呈现梯度特征。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完备的智能系统能使房价产生10-12%的溢价;新一线城市约为7-9%;而三四线城市则集中在5%左右。这种差异主要源于配套基础设施的成熟度。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住建部强制标准的推行和公元等企业区域化产能的布局,这种差距正在加速缩小。

未来住宅价值的评判将呈现"三重维度":物理空间、智能系统、生态服务。其中智能家居扮演着关键枢纽角色,它既是舒适度的执行终端,又是大数据采集入口。保障房大规模配置智能家居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居住品质,更在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运维模型——通过智能水表、电表等设备的数据反馈,物业公司可优化30%以上的运维成本,这部分节约最终会转化为房价的稳定性。

当港珠澳大桥等国家级工程的标准下渗到保障房建设,当抗菌管道与智能家居成为基础配置,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值坐标系正在发生本质变化。这个过程中,像公元股份这样同时深耕家装、建筑、市政三大领域的企业,实际上在为行业建立新的价值锚点——好房子的标准不再是价格标签,而是科技赋能下的全生命周期居住体验。这种转变,终将推动整个住房市场从价格分化走向价值回归。

商会活动

地产资讯

策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