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 [会员登陆] [在线注册]
新版网站 旧版网站
多地新房打折引发业主不满,取消“限价”之后购房者应如何保障自身权益?
来源:大河报 发布日期:2024/9/13 发布时间:9:20:57 浏览次数:106次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韩懿亭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新房楼盘降价出售的事件,遭到前购房者的不满,其中不乏热点城市。

对此,有专家表示,降价虽属于市场行为,但政府或可探索建立购房者降价补偿机制,如价格保险或政府补贴等来保障前期购房者的权益。

全国多地均出现在售楼盘大幅降价情况

近日,湖北武汉一个名为“万和光谷”的项目房价因降幅近万元,由备案价约2.3万元/平方米降至1.25万元/平方米,引发购房者质疑为“恶意降价”,并遭到投诉。

无独有偶,日前,深圳一商住公寓项目售价,出现大跳水。据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按照项目此前备案价均价以及当时7.5万元/平方米的售价计算,目前该项目销售价格降幅约5成。

记者了解到,还有楼盘因为降价被业主抵制从而影响了销售。有消息称,深圳龙岗一停工一年多的项目在恢复销售后,由于部分房源降价幅度较大,其以近5折的价格销售引发前期购房业主抵制,目前项目已暂停销售。

对此,有网友认为业主们投诉是“毫无道理”,“如果房价上涨了,你给开发商补差价吗”,“房子也是商品,价格有变化很正常”。

也有网友认为,“刚买的房子就降价一半,搁谁都接受不了”,“说没道理的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那么,针对业主们的投诉,有关部门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针对湖北武汉 “万和光谷”项目的降价,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方面回应,武汉并未推出限制房价下跌的政策,商品房销售价格由开发商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只需要确保不超过备案价即可。

针对“2022年两万多购买黄阁保利湾上,如今楼盘降价为1.33万元销售,请求领导让公司返还差价给我”的留言,广州市南沙区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开发企业可结合市场实际享有自主定价权,并向住建部门办理价格备案或调整”。

也有地方政府指出,如果有证据证明房企曾承诺不降价后降价的,则是违规的。

比如,此前有购房者反馈其购买的小区开发商随意降价,北京市昌平区住建委回复称,“如开发商承诺该户型不降价,市民可提供相应证据,如经我委核实,该项目存在违规行为,我委将针对相应法规对企业作出责改措施。市民如有异议或认为开发企业有其他侵权行为,建议也可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随着多地楼市‘限价’退出市场,以后将不存在‘恶意降价’,购房者投诉降价也没用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取消“限价”之后,购房者权益谁来保护?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辽宁沈阳、甘肃兰州、河南郑州、福建宁德等城市明确不再实施新建商品销售价格指导,即取消销售限价,另有广东阳江、珠海以及安徽芜湖等地优化限价政策,如缩短备案价格调整时间间隔、取消楼层差价限制等。

从结果看,“限价”松绑后市场冷热不一,出现进一步分化。以郑州为例,限价取消后,有楼盘突破了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早前给出的销售指导价,成为了“突破限价”开盘的第一批楼盘,还取得了不错的开盘效果;也有城市在新政实施之后,新房市场持续降温。

那么,随着各地“限价”政策的退出,价格端逐渐市场化,如果碰到开发商大幅降价的情况,购房者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政府又该如何合理降低这样的风险?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首先,购房者要仔细审查购房合同,确认是否有关于开发商降价的条款,如降价补偿或违约条款等。如果开发商发生非合理性降价行为,购房者要保存好降价信息证据,如开发商公告、宣传海报或媒体报道等,然后与开发商积极沟通,了解降价原因和补偿方案。如有异议或必要时,可寻求法律协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而对于政府来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合理降低此类风险,如加强监管,定期审查开发商的降价行为,防止因恶意降价造成市场混乱;或者探索建立购房者降价补偿机制,如价格保险或政府补贴等;另外,也要积极引导开发商理性定价,遵守市场规则。”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则建议,购房者可与开发商进行沟通谈判,为自己争取相关补偿方案,比如说补差价、送面积、打折出售车位、储藏室等。如果双方顺利达成合意,可以拟定相关协议,并督促开发商尽快落实。

专家提醒:切记当心“工抵房”

据某位一线房企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市场化的降价虽然存在,但还有一部分是“工抵房”。

对于“工抵房”,王玉臣表示,在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直接网签、简化流程等方式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交易和流通。该举措一方面能够缓解开发商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加快市场流动,增强市场信心。

王玉臣同时提醒,该举措对购房人而言存在一定风险。首先,如果监管不到位,将会使房屋能否交付陷入未知;其次,可能存在抵押未解除的情况,这会影响到房屋的交付和确权。很多开发商已经将相关的房产进行了抵押,如果相关的抵押未解除,购买了工抵房的购房人后续可能会面临交付和确权的难题。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工抵房”虽然便宜,但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易风险。如果房企和建筑企业等有纠纷,这时认购一些“工抵房”,可能会有产权方面的纠纷。另外需要看到,如果房企过多通过“工抵房”方式来销售,可能资金压力较大,对于房屋的交付购房者也需要格外注意。

商会活动

地产资讯

策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