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带来的冲击,实现了企稳回升,但同时,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仍然存在。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备受关注。会议聚焦了哪些问题?怎么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又做了怎样的部署?《新闻1+1》连线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共同关注→中国下半年经济:新定调,新提法!
中央政治局会议,如何定调中国经济下半年工作?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新定调主要体现在对于新环境和新目标进行了描述。目前,我国7月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与4月份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了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是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从4月份力争完成全年预期目标,转为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这个定调进行了一些“松绑”,根据现实情况来保证经济良性运行。
稳中求进,中国经济下半年工作有哪些新举措?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如何推进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很重要的一些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①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把这项工作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强调它与防疫一样重要。②强调了扩大内需,财政货币方面新的着眼点,尤其是专项债的用好和用足。③从五大方面来进行细化安全底线。尤其把住房和村镇银行风险问题强调出来。④不仅要求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而且要进一步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这是新的提法。⑤从前期的调整预期,也就是预期弱化管理,到要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也是新的提法和举措。这些新举措、新提法与新目标、新环境、新基调都是相匹配的。
如何看待“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新提法?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如果我们的经济预期目标,依然是要完成全年GDO增速5.5%左右等六个方面的指标,那就意味着我们在新的经济环境里,下半年必须要加大政策力度,甚至要实行“大水漫灌”强刺激的一些举措。而这样就会导致稳增长的压力倍增,从而导致无法完全遵循经济复苏的规律。因此,目前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根据当前新环境、新基础,提出的“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这样的目标提法。我们可以看到各级部门按照经济复苏的既定内在规律,来进行各项工作的布局和实施,从而避免出现刺激政策的后遗症。
如何理解“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稳经济,就要有保有压有区别。不能因为对下半年经济的“松绑”,把“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转变成大家不作为的借口。因此在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要求调动积极性,压实地方责任。一些经济大省的基础很好,经济的弹性、韧性也很好,政策实施的财政基础也很好,很大程度上是能够完成预期经济发展目标的,对这样的省份,就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觉得这也是符合实际的。因为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很多没有疫情的地方,经济下滑的幅度也很大,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各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还是说内生的积极性出现了一些问题?实际上来讲,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到目前各级经济主体如何敢作敢为的问题。
如何理解“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首先一个“用好”,实际上定向指的是,过去我们很多地方政府受制于专项债。它的特殊要求、特殊用途,没有跟项目匹配好,在资金上,没有很好地作为补充;在工程进度上,也没能很好地进行推进,所以导致很多地方专项债没有用足,很多专项债基金结余很大,导致不能为、不作为的现象比较普遍。政府也需要在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方面着力。从目前来看,我们整个专项债的债务限额是21.8万亿,目前债务的余额仅仅是20.2万亿,还有接近1.6万亿的空间。一方面要督促地方在项目库存,在相应的资金配套和相应的工程进度上面要抓紧,要有创新。另外一方面也是给市场主体一种信心,说明目前我们还是有这种财政资金的支撑力的,来保证我们下半年稳经济增长。
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需要怎样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又意味着什么?稳中求进,下半年经济工作,还需要从哪些方面积极作为?
如何看待“保交楼、稳民生”?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目前,大家会看到今年出现的一些新的风险问题,或者说原来没预计到的一些新风险。以往我们所能预计到的是房地产头部企业,可能会在整个盈利模式转型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风险问题,但没有想到的是在保交楼和稳民生上面出现了问题。烂尾、断供现象不仅仅是当前房地产下滑的压力,也会进一步恶化预期,同时会形成一个社会问题,所以这是当前的底线和红线,必须重点抓。村镇银行的风险也是如此,因为它关系到广大小储户的利益,如何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国家必须要在这上面出台政策,这些政策是稳定社会、稳定预期很重要的举措。所以目前来看,我们要全方面守住安全底线,不仅体现在粮食、能源和安全生产这些方面,也包括大家密切关注的保交楼、稳民生和一些村镇银行存在的风险。
如何看待“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可能涉及哪些重点领域?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这次会议提出:“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这是中央对于依法规范资本一系列举措中的必然措施。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了平台经济监管的“红绿灯”,今年1月份九部委出台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就专门谈到了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和赋能经济转型的内容。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大家对于中央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的理解还是不深不透,很多投资,特别是平台经济的发展还是举步不前。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案例项目出来,形成示范作用,使我们的资本能够稳定下来。目前的“绿灯”投资案例,一方面可能主要集中在产业升级方面,第二个方面可能涉及鼓励平台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再比如5月23日所出台的一揽子政策里面,鼓励平台企业加快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的突破,参与到“卡脖子”问题的解决上,同时强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些项目都可能是下一步“绿灯”投资案例的重点领域。
经济稳中有进,如何“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这三个“敢”实际上体现了目前三个“不敢”的状态,也就体现了我国目前预期较弱,同时很多制度对于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强烈束缚作用,使他们没有形成创新和投资等内生动能。因此,如果要达到“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目标,首先要进行政策上的松绑、制度上的进一步改革,要从根本上治理目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较为严重的局面,从而更好地为国企、民企、外企和各类资本形成一个新型激励约束体系,这是最为关键的。另外,要给大家以中国经济前景增长的美好预期。所以,经济复苏一揽子方案,要注重各种经济主体的获得感,使他们对未来预期有所转变,一个是未来有收益,第二是收益靠得住,这两方面都要有所作为。
稳经济,下半年还会有强刺激政策出台吗?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目前,我们的存量政策和陆续出台的一些增量政策,都正在实施的过程中,同时,目前经济复苏的向好局面已经形成。所以在存量政策还没用完,新出的增量政策也在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下,不宜进行一些大动作。另外,我们未来面临的风险还挺大,所以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政策空间在目前就用光,我们还要为未来进行筹划。当然更重要的是第三个方面,那就是马上要召开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大要为我们未来5年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些战略任务进行布局,很多政策要在下一步的一些战略布局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