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库存东风吹拂下,房地产企业业绩可谓见风就涨。
目前已公布上半年业绩快报的21家企业,销售金额合计同比上涨幅度高达74.5%,万科销售额达到1900亿元,碧桂园、融创、金茂等同比业绩翻番。
从几家机构发布的房企上半年销售百强榜上,我们也可以看到,5家房企半年业绩超1000亿元,十强门槛提到了500亿元,百强门槛达到了65亿元。按全年业绩算,2016年十强业绩都将无悬念地超过1000亿元,前5强都将超过2000亿元,会有3家房企齐头进入3000亿元俱乐部,还可能出现4000亿元级的超级房企。
这意味着在去库存之年,房地产行业格局将空前分化,百强房企尤其是十强房企将吃掉中小房企的相当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我们看到,在这场重新分配市场的战争中,高效率的开发能力、低成本融资能力和品牌溢价力成了赢得胜利的大法器。
中小房企如果无法通过获得便宜土地和拿到便宜融资而迅速做大的话,剩下较好的路径,一是把自己卖给龙头房企,让项目资源变现,如卖给恒大的嘉凯城,项目卖给融创的天朗等;二是凭借手中资源,与强者合作,争取搭上这趟快车。现在一些手中握有土地却缺乏开发能力和品牌的中小房企已经在与龙头房企合作,通过引入代建、股权合作或联合拿地的方式,形成命运共同体,借势拓展,也取得了不错业绩。一些如信达、安邦、平安那样的金融资本,拥有大量便宜资金,也采取了拿地之后联合开发、引入股权合作的方式,或者干脆入股举牌万科、金地、远洋、金融街那样的上市房企,直接搭车,在火热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我们看到,万科、碧桂园、恒大等龙头房企的销售大盘子中,联合开发、小股操盘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这也正是品牌房企通过输出管理能力和品牌溢价能力,以轻资产模式获得更大利润的阳光大道。当一个企业走过漫长的成长期,打磨形成傲视业界的管理经验和产品打造能力之后,就拥有了强大的品牌力,就可以凭品牌再赢得更大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央企“抢地王”一度吸引了大家眼球,很多业内人士忧虑行业“国进民退”,现在从上半年业绩看,“国进民退”并不存在,在10强中民企占了6家,国企仅有绿地、保利、中海、华润置地4家,而在前20强中,民企占据了14席,国企仅占6席。民企阵营中万科、恒大、碧桂园表现十分抢眼,占据了前3强,力压国企阵营。
所谓“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之争其实是个伪命题。在市场中,国企拥有的融资、拿地优势不见得都能变成市场优势,谁有强大的管理力和产品打造力,谁才能真正拥有市场。在这方面,民企国企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这场竞争中跑得快的有民企也有国企,央企也能成黑马,如鲁能地产业绩上涨超过3倍,电建地产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匹黑马。
所以,抱怨是没用的,只有努力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东西,这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