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北京天气再迎冰冷冬雪,然而,土地市场却如盛夏般炙热。
本周二下午,随着天恒、中粮联合体以近70亿元的价格摘得房山区阎村镇和长阳镇两宗用地,今年北京土地市场经营性土地项目总成交额也达到了1920.77亿元,正式打破了去年全年创造的历史最高纪录。
北京也成为年内全国第一个刷新历史土地成交纪录的大城市,北京土地盛宴还没结束。目前北京尚有7宗地等待出让,预计这7宗地成交有望超过100亿,2015年全年土地市场成交额或将创下2000亿历史纪录。
当全国其他城市面临庞大的库存压力之下,供不应求的一线城市成为楼市避风港,由此引发众多房企蜂拥进入可以理解。然而,多宗宅地引起不少开发商的血拼,已普遍出现了楼面价超过当地房价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值得警惕了。
以本周出让的房山两宗地块为例,两宗地块均超过了区域内的房价,其中长阳镇地块的楼面价高达每平米2.95万,按照地价预期房价售价将在每平米5万多,而目前区域内的在售房源价格多在每平米2.5万左右。
虽然高价地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市场售价,但如此多的“地王”集中出现,未来房价很难不受到影响。尤其是北京,今年成交的住宅地块楼面价已全面超过3.7万元每平方米的情况下,未来住宅产品“豪宅化”难以避免。
与过去天价地出现在城区不同,今年天价地多数出现在五环外,盘点今年北京高价地出现的区域,从8月底开始,石榴庄、孙河就出现商品住宅楼面价超5万元/平方米的高价地。随后,东坝、丰台、顺义等地也频频拍出高价地,这些地块大多位于北京五环内外甚至更远的周边地区。
前两年的一些“地王”项目大多具备一些自身的稀缺优势,而今年以来频频出现的高价地则出现“均质化”,因此市场逐渐开始进入“新地王”解套“老地王”的怪圈,而“最后一个接盘者”则高悬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展望明年,当今年天价地变成价格咋舌的一个个顶豪项目,如此多的天价项目还主要充斥在交通、配套欠缺的五环外或更远的区域,谁会来买,卖给谁呢?问题还是留给拿地开发商吧,对于广大囊中羞涩的普通购房者,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到底去哪儿实现自己的刚需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