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信托 担起金融支持三农重任才是关键
土地流转信托越来越火,不少信托公司已经开始在全国跑马圈地。就本报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业内普遍认为,信托的确是促进土地流转最好的方式。但到目前为止,盈利模式仍在艰难的探索中。
实际上,在本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为,一位农业专家就发出一系列疑问引人深思。什么样的土地可以流转,宅基地、农用地、耕地?流转后,用途会不会改变?如果不改变,能盈利多少,能多大程度上保证农民的盈利?如果改变,还能不能保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粮食安全问题怎么解决?
不少人担忧,土地是农业、农村、农民的根本,土地流转信托能否担负起金融支持“三农”的重任?如何找到一个多方共赢的路径。
因此,专家均认为,虽然,土地流转信托好,但还需要谨慎开展。
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也明确表态,“土地信托虽好,但它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如果你想的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榔头把土地敲坏了,是要贻害后人的。所以它还要研究得再深一点,并且得有这个资质的公司,才允许去尝试探索。”
从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此前已经跃跃欲试进行土地流转信托的信托公司坚定信心,不少信托公司着手,以求抓住先机。
此后,国务院颁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此举意在为农村土地流转铺路。
这更进一步坚定了信托公司开展土地流转信托的决心,更多的信托公司投入其中。
中信信托较早就在安徽、山东、贵阳等地的多个农村开展土地流转信托项目。成功落定后,目前又准备进军河北、内蒙古和四川等多个农业大省。除了中信信托外,北京信托也已正式成立了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中粮信托、华宝信托、中航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都相继传出在布局土地流转信托。还有更多的信托公司也在筹备土地流转信托。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的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亿亩户,已占家庭承包面积23.9%。
业内人是表示,“土地信托”试点早已出现,早期的“绍兴模式”和后来的“益阳模式”“沙县模式”等。但这种初级阶段,更像是合作社经营的另一种形式。充当信托“受托人”角色的多为地方政府单独成立的运营机构,并未引入商业信托公司。这其中,农民并不真正拥有土地,加上政府主导,农民没有议价能力。
随着农地确权,村土地成为新的信托标的,信托将成为农民增加土地财产权利的金融工具之一。
中关村宏观经济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所所长、著名立法专家朱少平及华鑫信托首席风险控制官蔡概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信托可以让农民在保住土地经营所有权的同时,分享土地收益。
北京国际信托总裁王晓龙曾分析,通过土地承包权的金融化、资本化,最大限度的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现代化建设,增加和维护固化农民利益。农户作为委托人向受托人转移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获得了信托受益权,使农户对土地的依赖逐渐转化为对信托的依赖。在土地双重属性的约束下,通过标准化的信托用益权的流通、转让,使土地有序通过正面方式真正的流动起来,这就是信托制度优势。
但在当前,集约化土地经营在中国刚刚起步,各地土地情况差异大,农业专业人才的紧缺,还有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盈利模式并不清晰。
王晓龙表示,对于整个土地信托营运模式的探索是长期的过程,信托公司对这样一个新型的信托业态到底怎么去做,中间的空间还是极大的。
或许褚时健和他的“褚橙”是一个值得借鉴方式,但也应该想到,这其中不乏“名人效应”,其借鉴意义有多少?(秦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