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的新年预言:房地产将受益经济减速
临近年末,想不“收听”任志强(微博)频道都难,大大小小的论坛都邀请他去做演讲。更何况,他还有自媒体平台--微博。
但若非当面听他讲话,一定有些精彩被过滤掉。“(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知道能落实多少,但肯定比今年(2013)好。”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预测,2014年至少有三条主线将会影响房地产市场。
其一是GDP和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任志强说,如果宏观经济转好,地产通常会受到打压,一旦GDP增速有所下降,地产将会被视为重要推动力。
不止任志强一个人持此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指出,在经济增长面临趋势性下滑的约束下,如果新的经济增长点难以跟进,为了维持适度的高增长率,宏观政策进行反向调节的压力会大于以往。
从历史来看,如果GDP增长率超过10%上线,经济有过热倾向,房价上涨压力较大,房地产将受持续的抑制。2010年和2011年基本处于这一种情况中。相反,如果增长率低于8%下限,经济出现下行风险,房地产的逆向调节作用开始显现。
尽管决策层一直致力于经济增长“去地产化”,但改变过去的惯性并非易事。虽然GDP增长率下滑渐成共识,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增长率下滑的接受程度却不一致。许多地方为了保持高投资总量,对房地产及“土地财政”的依赖仍难以改变。任志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组部指出不能仅以GDP作为干部提拔依据,但反观被提拔的官员,所在的区域经济发展都不错。“对于地方官员来说,缺乏激励机制的局面一直未能改变。”他说。
对于2014年宏观经济走势,多数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将与今年持平或实现缓慢降落。梳理各大券商的2014年经济增长率目标,多数券商均预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位于7.2%-7.5%之间。国信证券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少数券商对经济增速“看高”,其中高华证券将经济增速目标定在7.8%,理由是,2014年由发达市场引领的全球经济复苏,预计将为中国改革提供良好的缓冲并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向前推进。更重要的是,2014年经济增长质量将提高。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预计,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速仍有年均7.5%至8%的潜力,主要来自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提升。
任志强的观点则是宏观经济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
第二条主线是供给。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1月2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显示,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3130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0%。共成交土地37208宗,成交面积143569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0%。任志强判断,土地供应量增加的趋势会持续。
已有一些城市明确表态要增加土地供应。比如,北京市国土局近日宣布,今年北京将通过更多的方式提高中低价房源土地供应,其中第一季度将推出约150公顷住宅用地。2013年北京的土地市场共成交经营性用地140宗,面积1575公顷,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5倍。南京市也明确表示增加土地供应。
然而,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是中长期才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任志强指出,通常土地两三年后才能上市形成供应,市场调整通常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而在政府垄断供给的局面下,也难以形成更大规模的供应。另一方面,部分城市的住房需求仍旧十分旺盛。
21世纪不动产集团市场发展中心总监桑豫峰认为,虽然去年11月以来,一批二线城市收紧了调控政策,加上此前的一线城市,总共有18个城市出台了新的紧缩性措施,或是将非本地居民购房资格的纳税期限延长,或是提高了二套房首付标准,但这种调整相当温和,不会对住房需求形成大幅压制,至多是延缓了一小部分的潜在购房需求。从整体上看,2014年的政策环境与2013年并无根本性的差异,决定房地产运行曲线的几个重要因素,供求关系、土地和货币以及收入差距等,也没有根本变化,因此,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会维持上升趋势。
第三条主线是改革。任志强认为,越市场化,对企业越有利。他对改革充满了期待,并提醒媒体人,2014年将注意力转移到“改革”,而不是紧盯着房价。主要关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镇化方面的改革。
关于改革,南京市提出,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逐步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
任志强同时预测,市场化方向明确以后,证监会会逐步放开房企融资的审批,审批速度也将会加快。而2014年将诞生新的一批销售额千亿企业,20个以上的500亿企业,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